[办理异地就医怎么看病]看病就医有学问

发布时间:2014-07-07   来源:皮肤科    点击:   
字号:

看病就医有学问

    我从医44余年,专职临床老年科也20余年,从中也体会到老年人得病后的心态,真是种类繁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可谓是苦尽甘来,多希望自己健康长寿,多看一眼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和家人一同感受幸福的家庭生活。

    但事与愿违的现实是屡见不鲜的,作为一名老年病的临床大夫,以我所见与所想,抒发我从医过程中的一些心声,告诫老年朋友,尤其是患有某些疾病的人,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必须摆正自己的就医认识和治疗观。

    文章是临床业余有感而发,不知观点正确与否。多病是大多数老年人晚年的共性,毕竟“长寿明星”只是凤毛麟角,欲求而极难攀登之事。

    我在临床上遇到的老年患者多具有多病性与不典型性两大特点,而且疾病与衰老也是“与时俱进”的。当老年人发生一系列病痛时,到底是疾病,衰老,还是两者俱有引起的?这是临床医生需要搞清楚的问题。

    但有些老年患者“久病成医”,对自己身体内的一些细微变化十分重视,疑诊某病到各大医院多科就诊,而面对各科医生开的一大堆中西药物,又彷徨疑惑,不知该吃哪些,不该吃哪些,更担心这些药物会不会产生毒副作用。

    还有一些老年人是跟着自我感觉走,一不舒服就吃药,感觉“良好”时就停药,或是打“游击战”,哪儿不舒服就自取药物,解决问题。更有一些老年人觉得自己已经老了,听之任之,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我认为,每位老人都应该自己承担起对自己健康的责任,这也是对家庭负责任的态度,也是一生最后一站应尽的努力。

    毕竟“夕阳无限好”,我们除了要重视每年的健康查体外,还应对已有的疾病积极与医生沟通,解除疑点,树立信心,这对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是有益的。

    就医认识防患于未然人进入老年由于各组织器官功能日趋衰退,带来一些生理与病理的变化,但各组织器官的衰老不可能是同步、同等的“老化”,就像汽车长期驾驶后轮胎与发动机最易损坏一样。

    为此强调老年人需要每年健康查体一次,以及时发现一些早期不一定有症状的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也能了解体内一些重要脏器功能的动态变化和衰老程度。

    如查体发现血清肌酐微微超过正常参考范围或尿检出现微量白蛋白时,就提醒我们可能“肾”或泌尿系统其他部位出现了问题,要及时就医,尽早确诊是“老化”引起的,还是“疾病”本身所致。

    再如一些高血压病老年患者,从循证医学角度,应该定期检查了解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的损害情况,血糖、血脂等兄弟病变的变化及有无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可能,良好控制血压只是治疗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循证医学的最终目的。

    抓主要矛盾人老了多种疾病缠身,这是不争的事实,有些病可控可治,但有些病只能带病延年。我们应该抓住几个主要问题①随时有威胁生命的疾病要特别关注。

    ②经积极治疗只能减慢其发展,但仍有可能突变的疾病要严加关注,如一些慢性心、肺、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肝病等。

    其病情有可能突然加重,产生一些急性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所以一定要请医生给自己“拿主意”,在多系统疾病中分清主次,听从医嘱,坚持治疗。

    ③对一些老年退行性病变,如老年性骨及关节的退变等,虽然给老人带来不少痛苦,但如有上述主要矛盾存在时,仍然要以主要矛盾为主,这时尽量采取非药物疗法,实在需要药物治疗,也应注意以不损伤重要脏器为前提。

    ④如果没有重要脏器器质性疾病而只是衰老导致器官退行性变的老年人,身体的退变就成了主要矛盾,为了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也应尽早积极治疗。

    否则会小病酿成大病,如膝骨关节病,若早期不加以控制,等到需要置换人工关节再去医院治疗就很被动了。

    过度医疗和麻痹大意都不可取不少老人年轻时过度操劳,落下不少慢性疾病,离退休后开始注重健康,希望根治而到处求医,只要是医生开的药都吃。

    甚至听从不法广告宣传还吃一些所谓的能根治很多疾病的保健品,每天大把大把地吃药,其重视程度已超过正常的一日三餐饮食

    殊不知,人步入老年后胃肠道吸收功能、肝脏代谢功能和肾脏排毒功能都已远不如“年轻气旺”之时,过多地用药可增加胃肠、肝、肾的负担,甚至出现相悖现象,造成消化道出血或肝、肾功能进一步损害,并导致病上添病,催促死亡。

    相反,有些老人讳疾忌医,凭自我感觉来决定是否就医或吃药,或一味从经济考虑,自己能耐受病痛时就中断治疗。要知道人体内不少疾病是互有关联和影响的,还有些是由量变到质变不断发展的疾病,如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很可能造成更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如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至尿毒症。高血压出现大面积脑出血或脑梗塞导致偏瘫甚至死亡,这些都是以生命代价换来的沉痛教训,值得人们深思。

    戒“悲”戒“躁”阴性情绪对疾病转轨和预后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人人皆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及“既来之,则安之”的大道理,但真正能明白且落实到行动的人却很少,因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有些人每当身体添加新病或旧病加重,甚至医院下发“病危”“病重”通知之时,不自主地就会浮想联翩或胡思乱想,加之病痛折磨,真不如一死了之。

    这种低迷的情绪与医生的思维、情感和为之付出的努力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都希望能把患者从“死神”手中夺回来,而积极想方设法进行救治。

    患者如果以消极的态度对待疾病,只会摧残自身的免疫功能,使抗病能力进一步降低,甚至产生负面效应,所以我们诚挚地规劝老年患者振作起来。

    戒“悲”戒“躁”,排除杂念,不断增强自信心,有想法要及时与经治医生沟通,或找自己最可信的朋友倾诉。用台湾圣严法师的“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的四它思维方式,正确对待生与死的考验,承担对自己健康的责任,配合医生共同征服“病魔”这一大敌,这是唯一治病用兵的上策。

    治疗观明白医生拟订的治疗方案和目的老年患者到医院就医时,可按自己的病症选择相关科室就诊,仔细倾听各科医生的分析,明白医生拟订的治疗方案和目的,解除内在困惑,心悦诚服地主动配合进行治疗。

    也可请有经验的医生把多科诊断和治疗用药再进行综合分析,帮助自己理清顺序,明白当前应以什么疾病作为诊治的主要目标。

    边治疗边观察,不断与医生沟通,如需不需要修改治疗方案,下一步的计划安排,什么时候该复查,以及万一出现某种紧急情况自己该怎么办等等。

    这样的稳步操作,才能打好有把握之仗。此外,患者在服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如有疑惑,需要进一步到医院与医生商榷,而不是主观随意按感觉用药。

    有些慢性病是有周期治疗、间断治疗、长期治疗之别,一定要明白医嘱,但不能自认为无效就随意停药或换药,这些都不利于控制病情和达到治疗目的。

    重视药物的选择与配伍不少老人在多科就诊后领取了各科各类多种药物。我们发现,有些是重复用药,有些药物可增加胃黏膜刺激或肝、肾毒性和负担。

    所以希望老年患者在各种就诊时,最好把自己现在或既往有的疾病,以及现在用药情况都详细地告诉医生,以免重复用药,并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成药也不能随便服用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有阴阳虚实不同,加之患病后病情的不断变化,使体内阴阳盛衰也有相应的变化,所以选择中成药时。

    不但要看主治什么疾病,更应注重药物的主要成分,另外该中药是否与已用西药或其他中药有重复或矛盾之处,然后决定取舍。

    最后,我希望老年人在闲暇之时多查阅一些老年常见病的科普知识,积累一些关于自身疾病的知识,这样在医生的指导下,可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健康。衷心祝愿每一位老年朋友健康长寿。